2021年7月19日,按照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标准,南京市医保局在全国创新打造上线南京“医保高铁”,探索引领“三医”协同发展和治理新实践。2023年9月27日,南京“医保高铁”已运行800天,持续汇聚医保、医院、医药大数据,通过数据挖掘、集成、分析和呈现,聚焦医保主体业务,建立医保数字评价指标体系,创新医保信息化、精细化管理模式,数字技术赋能医保改革、管理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
800天蹄疾步稳
“医保高铁”健康运行
800天创新苦干
“医保高铁”持续发展
过去的800天,南京“医保高铁”建设运行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的持续精进,具体呈现四大特点。
一是精神更振奋
将阳光监管平台升级打造成为南京“医保高铁”,新增模块、拓展功能、优化设计,不断迭代升级,展现出“医保高铁”全新面貌。在此过程中,南京医保人进一步淬炼出探索创新、实干担当、自我革命、服务百姓、锲而不舍的南京“医保高铁”精神,全市医保系统进一步振奋精神、认清使命,凝心聚力、再接再厉。
二是功能更优化
聚焦医保改革实际需求,围绕制度体系建设、支付方式改革、医用耗材治理、医保基金监管、医保基层治理等方面,全面优化南京“医保高铁”功能。相比建设初期,“医保高铁”数据从115亿条增加至151.8亿条,数据总量从20T提升至35T,功能从医用耗材和药品治理扩大至医保全部业务领域,专区模块从20个增加至73个,形成了平台“好用就想用”的良性循环。
三是覆盖更广泛
秉承医保数据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理念,在汇聚“三医”数据之外,融合交互卫健、市场监管、人社、民政、公安、税务、纪委等数据。“三医”共乘一列高铁、共用海量数据、共享多元视角,共同发现问题、分析原因、优化解决,确保“医保高铁”真正为改革管理服务赋能。目前,“医保高铁”乘客从2.5万人上升至9.4万人,日登超5万人次,累计访问958.8万人次。
四是机制更健全
始终坚持机制先行,将机制建设作为“医保高铁”建设的必备条件,创新建立“三医四全五环”工作机制,强化“三医”数据集聚,对医保全部业务工作运行风险全景呈现、全程监管、全域可控,构建完善数据集成、监管规则、预警调度、异常处置、反馈评价五个环节,形成风险严控、过程严管、处置严肃的医保业务全流程闭环监管格局。
800天凝心聚力
“医保高铁”成绩喜人
2022年12月3日,南京“医保高铁”获得2022健康行业政策创新奇璞提名奖。
2022年,南京“医保高铁”相关板块先后5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。
2023年7月21日,中央电视台报道南京“医保高铁”打造数字化、智能化、常态化医保监管平台。
2023年8月26日,新华日报头版报道《南京建成全国首个“三医”联动监管平台—“医保高铁”大数据破解“看病难”》。
下一步,南京市医保局将根据国家局纵深推进医保数据“两结合三赋能”工作要求,持续深化“医保高铁”建设,积极拓展医保数字应用场景,持续提升医保服务管理效能,不断改善医疗保障民生福祉,在推进医保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展现南京医保担当。